活動

Single-Sex Schooling and Students’ Interpersonal Development

在3月9日的周三性别研討會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施韻Sylvia分享了她關於單一性別教育與學生個人發展的研究。
作為一種制度化的性別隔離模式,單一性別教育最初是為了彌補女孩缺乏教育及其他世俗原因所建立的。如今,這種模式的教育仍然很普遍,並在近幾年中再次流行。
然而,單一性別教育是一種有爭議的教育形式。一些人認為它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好處,另一些人則反對以上觀點。
通過回顧群體發展理論與同伴社會化理論,施女士的研究致力於回答以下研究問題:單一性別教育和混合性別教育下的學生是否在性別相關認知層面有差異?單一性別教育和混合性別教育的學生在與同性和異性的相處中是否有差異?當單一性別教育的學生畢業並進入混合性別的環境後,這種差異(如有)會不會改變?
在橫向研究中,兩組參與者樣本包含香港單性別學校和男女同校的男女生。第一組樣本包括2059名高中生,第二組是456名大學生。前一組在教室完成調查問卷,而後一組在實驗室完成。關於評估量表,在單性別高中裡,性別更為顯著。此外,單性別高中的學生擁有異性及親近朋友的比例較男女同校高中的學生更低。並且,單性別高中和大學中的學生更易在混合性別環境中感到焦慮,但這在大學生中並不顯著。
在縱向研究中,施女士設置了兩條時間線,兩段時間對應的分別是高中的最後一年,以及畢業後。兩條時間線的時間間隔為16.62個月。研究所抽取的樣本涵蓋了超過100所香港本地高中,研究變量則是包含了人口特徵、性別顯著性、性別刻板印象等。本研究表明,學校裡的性別隔離會影響學生的性別認知和社會成就,包括性別刻板印象、友誼、性取向等。儘管這些影響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但單一性別學校的學生在畢業後,在混合性別的生活中的社交技巧較為缺乏。關於單一性別教育所帶來的影響,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解答,尤其是對學生非學術成就方面的影響。

撰文: GAO Xinning, ZHOU Shanshan, ZHANG Kunyu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