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號的週三性別研討會由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的MPhil同學鄭林主講,題為《撒嬌攻:耽美小說中的親密關係幻想與對陰柔氣質的再賦義》。主持人譚佳教授對講者和題目進行簡要介紹後,研討會正式開始。
耽美小說是女性作者寫作的、以女性讀者為預設接受群體、以女性慾望為導向的、主要關於男性同性之間的愛情或情色故事。20世紀末期,這種始於日本的流行文化逐漸流向港台,並最終傳播至中國大陸地區。自2007年後,網絡文學的商業化轉型形塑了大陸耽美小說銷售創作和消費的環境,付費、高更新頻率、長篇幅等體制和機制上的變化使讀者成為主導內容走向的核心因素。
為了更快捷地滿足更普遍的受眾慾望,創作者試圖通過提煉人設和cp模式對文本進行高度類型化,幫助讀者進行更精準的消費。人設和cp模式的存在使耽美小說的創作趨近於東浩紀所提出的數據庫/資料庫寫作,即一種以人設為核心的故事生產模式。通過構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系統,作者可以利用人設中令人產生喜愛情緒的“萌要素”組合產生角色,進而形成了與傳統小說(即以情節為中心)相對的角色小說(即以角色為中心)。耽美小說受眾會根據類型反復消費角色在文本中呈現的親密關係模式,也憑此寄託親密關係理想。
通過文本分析與參與式觀察,鄭林認為,撒嬌攻一類更具陰柔氣質的人設和cp模式的流行,折射出當代女性對於自身在親密關係中弱勢地位的焦慮和對話,也是一個生產出新語義的自反性過程。通過描寫攻方的表現情感依賴並促使受方消除對陰柔氣質焦慮的行為,作者改變了撒嬌原本作為貶損的、弱勢的、人身依附性的、提供情感服務的語義,使撒嬌不再被緊密地綑綁在女性或親密關係中的下位方。對撒嬌的再賦義,不僅給予了陰柔氣質自身更多積極意義,也是對相異於男性價值體系的女性價值坐標的再思考。
撰文: QIAN, Xiaoxuan
本期研討會的題目是《撒嬌攻:耽美親密關係幻想與對陰柔氣質的再賦義》,主講人為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專業的碩士鄭林。
首先,鄭林介紹了耽美是一種主要由女性創作和消費的、有關男性同性愛情與情色的文化。 在當代中國,耽美文化主要以網路小說為載體,經歷了由亞文化向流行文化轉變的過程,並在商業化領域取得了成功。
當下耽美小說在發展過程中逐漸主流化,即由最初的以書寫帶有越軌色彩的同性情感,轉變到借用“男男相戀”來表達女性的理想親密關係。 她將耽美創作與消費形容為「一場由多人參與的,遵循社群內部的基本共識,且致力於探索親密關係相關問題的大型思想實驗」,實際上是在「反復驗證和遴選理想的親密關係樣態的過程」。
隨後,她介紹了耽美文化中的「攻」的概念,即同性性行為中的插入方,通常被視為更加具有男子氣概的存在,反之則為受。 攻比受弱的情況很少出現,但目前更具陰柔氣質的攻方很流行。 這正是她的研究問題:以「撒嬌」爲代表的陰柔氣質如何通過耽美「萌文化」和話語實踐被重新賦義,以及這一賦義行爲如何試圖回應當下的親密關係困境。
結合具體案例,鄭林介紹了撒嬌的定義與使用場景,認為在作品中呈現出的對強的執念和對弱的恐懼,側面反映出當代女性的花木蘭式困境,即:當女性不再輾轉、緘默於男權文化的女性規範的時候,男性規範自身成了絕對的規範。 但當耽美小說中「撒嬌」不再被緊密地捆綁在親密關係中的下位方身上,陰柔氣質不再與汙名化、客體化等負面標籤綁定,這就實現了對以「純粹的陽剛氣質」建構起的主體性的反思和解構。
撰文: ZHANG, Yue
A
A
A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