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西方酷兒理論所強調的出櫃及自由主義等概念不盡反映其自身及中國同志的經歷,宋教授(Prof. SONG Jin)著眼於中國大陸同志、其經歷(situated reality)及相關網上公共文化,以建立解拆並理解華語地區酷兒親屬關係的理論,並提出以酷兒批評的視角(Queer criticality)取代單純的批評常態(critiquing normality)以考慮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爭扎和真實狀況,從而重新思考當下的現實並提供具建設性的分析。
宋教授透過分析在Bilibili上同志影片博客的「一起向家人出櫃」(Coming out together to the family)的策略,提出有別於YouTube上的同志影片博客單獨向其支持者出櫃,中國大陸的博客較常以與其同性伴侶一起見家長的模式作為其出櫃影片,反映其酷兒自我(Queer Selfhood)的建構並非完全取決於個人意志(自己向觀眾出櫃),當中更常牽涉到與血緣家庭的談判和角力(家人接納其性取向或不接納)。
他指出Bilibili的商業同志影片生產及消費是矛盾的文化政治(Ambivalent cultural politics):既使同志得以呈現,亦限制了酷兒身份的想象。他分析了觀眾在跳幕上的反應並指出,「一起向家人出櫃」影片大受觀眾歡迎,許多同志影片博客亦因而更使用類似的模式拍片以確立其同志/酷兒定位。作為商業化的自我製作(self-making)和自我品牌(self-branding)的過程,這類影片呈現了既有的陽光同志形象/公式,鞏固了單偶制、一/零、公/婆的二元結構,大大限制了其他酷兒身份或實踐的想像。
宋教授總結中指出,於中國大陸商業化和酷兒政治存在著矛盾的交織。他認為在公共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更需要認真看待商業中的酷兒文化和政治,稱之為「非自由同性戀正典」(illiberal homonormativity)。
撰文:WONG Ka Hei
A
A
A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