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Mini-Conference of Thesis of MA in Gender Studies 2022

在2022年4月13日的週三性別研討會上,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的七位修課式研究生同學分享了她們的畢業論文研究專案。

董雪吟同學通過對六位小紅書健身博主的392篇博文進行文本分析,從女性主義視角探討了她們對於內卷的實踐。她的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博主更多地談論性別不平等,表達對內卷行為的焦慮;而男性博主則較少使用後女性主義的情緒勞動話語,他們的行為也更符合內卷的定義。

緱欣寧同學選取了香港唯一的民間婦女基金會HER FUND進行案例研究。在針對HER FUND的工作空間和活動進行參與式觀察的過程中,她發現 HER FUND的工作人員和參加他們工作坊的參觀者之間存在扁平化的等級制度。 此外,HER FUND還通過照顧來自不同背景的女性並邀請她們分享經驗,創造了一種溫暖好客的情感文化,並注重女性參與者性別與階級的交叉性。

羅西陸同學的研究從性別角度探討了網路社交與青少年抑鬱之間的關係。她的研究假設使用整合分析的方法,通過從相關實證研究中提取效應值,探索線上社交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影響青少年抑鬱。她的研究目前處於清理資料階段,此研究假設線上社交對青少年抑鬱的影響作用會受到線上社交媒體類型和青少年受試者背景的影響。

孫一寧同學的研究關注中國農村拆遷家庭如何將補償財產分配給子女。通過對山東省李村的18個農村拆遷家庭進行訪談,她的研究發現大多數農村父母仍然持有強烈的父權觀念,傾向於將拆遷房分配給兒子而非女兒。這項研究將為討論城市化對父權制的影響提供理論和實證意義。

史昕予同學的研究關注在COVID-19疫情期間長期分居的深港跨境已婚夫婦,通過二手資料以及深入訪談資料,她的研究探討這些跨境夫婦,尤其是妻子,如何受到社會流動限制政策的影響。她根據丈夫和妻子的職業與家庭取向將這些夫妻分為四種類型,並發現這些女性在這一時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負擔,四類夫妻之間的差異反映了個人主義和家庭主義對夫妻雙方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

楊知語同學通過對二手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以及對處於跨境戀愛關係中的女性進行深入訪談,探討這些女性在COVID-19 大流行下的移民應對策略和決策過程。她的研究以捆綁遷移理論和關係動盪理論為理論框架,認為強制分離的社會流動政策與親密關係中的挑戰和衝突密切相關。同時,這些女性不同的應對策略不僅反映了她們的經濟考慮,還反映了情侶雙方的性別觀念與關係狀態。

周珊珊同學的研究對比分析了近期兩部中國女性動畫《青蛇劫起》和《眷思量》中與性別相關的內容,以展示權力和女性氣質在中國動畫電影中的表現和發展。她發現兩部電影中的女主角都呈現出傳統的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混合的特徵,但男性導演和女性導演對此有不同的解讀。女性導演的《眷思量》對女主角的刻畫雖然不完美,但更寫實;男性導演的《青蛇劫起》,則呈現了穿著誇張、突出女性身體的女主角,反襯出男性的凝視。

研討會的最後,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修課式研究生專案主任Prof. Ivy Wong對同學們的報告給出評論。Prof. Wong總結到,所有同學的研究題目都非常清晰和有趣,並且涵蓋了廣泛的研究領域,從案例分析到整合分析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樣化。她鼓勵同學們志存高遠,考慮發表她們的研究成果。祝賀所有進行報告的同學,並祝願她們的研究一切順利!

撰文 Li Lulu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