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構想城市:與家政工、尋求庇護者和少數族裔進行的基於藝術的研究

在10月28日的周三性別座談會上,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Prof. Julie HAM和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助理Ms. Merina SUNUWAR通過Zoom在線講座,分享了“構想城市:與家政工、尋求庇護者和少數族裔進行的基於藝術的研究”。

 

通過製作並分析參與性視頻,兩位講者圍繞兩個與家政工、尋求庇護者和少數族裔進行的藝術項目:“把女性移工的聲音視覺化”(Visualizing the Voices of Migrant Women Workers)和“可持續的星期日時裝:家政工升級再造潮流”(Sustainable Sunday Couture: Domestic Workers Upcycling Fashion)展開討論,並探究其中情感框架的作用。

參與性視頻是指由社區而不是專業製作人製作的視頻,打破了原有的參與者與研究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取而代之的是“人際關係的節奏”(relational rhythms)。 Prof. Julie HAM著重講述了“把女性移工的聲音視覺化”項目中三種關鍵情緒中的兩個:感激之情與驚惶不安,將其分別與“參與者同組織者之間的化學反應”和“重新書寫城市”相聯結。 Ms. Merina SUNUWAR通過向我們詳細介紹家政工、少數族裔的參與式實驗,分析其中角色與場景的作用與變化,證實參與式試驗方法可進一步分析城市居民的新角色維度(experiential dimensions),其目的不在於減少或緩解有益的緊張關係,而是幫助城市居民在適應新角色時認識到並利用此種情感關係(emotional rhythms)。 Prof. Julie HAM最後指出,在參與性視頻中權力關係的轉變能夠促使新的聲音和故事出現在人們眼前,而這些可能繼續轉變成知識被生產出來。

由王亦鳴、鐘圩燕(性別研究課程碩士學生)撰寫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