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Analyzing Female-Victim Intimate Partner Homicide in China via Hierarchical Models and Data Mining Methods

在3月30日的週三研討會上,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項目及社會學系的碩士研究生顧雨璇女士分享了她的研究:“通過分層模型和數據挖掘方法分析中國的女性受害者親密伴侶殺人案”。
由總體數據而言,儘管全球範圍內謀殺犯罪率呈下降趨勢,但親密伴侶間的兇殺案,特別是受害者為女性的親密伴侶兇殺犯罪率較為穩定。尤其在中國,由家庭暴力致使的離婚申訴案件中,高達91.41%的施暴者是男性。基於這一背景,顧女士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整合傳統的改善性(amelioration)和反彈性(backlash)的理論,為現存的不一致的結論提供了可能的解釋。並在中國大陸經濟與文化水準差異大的省份間進行了實證研究。
顧女士選取了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的11310個故意殺人案件,並使用分層模型和數據挖掘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就性別平等的工具性維度而言,在婦女賦權水準從低到高的過程中,反擊過程可能占主導地位;(2)性別平等的文化維度與FV-IPH案件數量之間的關系符合倒U型的假設,即在短期內有反彈效應,但在長期內會有改善效應。通過利用11310起兇殺案的詳細資訊,本研究開創性地分析了中國大陸地區的FV-IPH,並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利用文本挖掘技術和層次模型,整合結構性性別不平等和個案特徵的有效範式。

撰文 SUN Yining, SHI Xinyu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